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Promoting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transportation worldwide

  • English
  •  
    • 关于我们     
      • ITDP 中国
      • 我们的团队
      • ITDP介绍
      • 工作机会
    • 工作领域     
      • 公交2.0
      • 公交导向发展
      • 非机动车交通
      • 停车和TDM
      • 共享出行
    • 项目分布     
      • 广州
      • 宜昌
      • 兰州
      • 天津
      • 其他城市
    • 最新资讯     
    • 资料库     
      • 出版物
      • BRT 数据
      • 交通图片库
      • 视频资料
      • 停车数据
      • 公共自行车
      • 共享单车
    • 实地考察     
      • 简介
      • 广州考察团
      • 宜昌考察团
    • 联系我们

    在台北,拆桥是为了让历史建筑重见蓝天

    2021年03月26日

    清朝时期的台北城共有5个城门,其中4个没有被很好地保留。西门在20世纪初被拆除,东门、南门、小南门被更改为华北宫殿形式的城门。尽管北门一直保留着闽南风格,但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被夹在高架桥中间,沦为行人匆匆一瞥的城市配角。

    高架的新建


    1970-1990年代,随着台北的高速发展,大量的人口涌入台北市和台北县(今新北市)。为了方便车辆往返淡水河两岸和跨越地面铁道,台北市政府在1978年修建了北门高架桥(或称忠孝桥引桥)。然而高架桥却将国家一级古迹,台北城北门(承恩门),完全包裹在高架内。1982年北门高架桥接入忠孝桥后,车流量逐年增加,桥身逐渐挤压到北门,城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1978年启用的北门高架桥,文物下方甚至被进行涂鸦;来源: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

    拆桥争议

    随着台北市区内的铁路地下化工程地完成,原本的地面铁路被还原成平交道路。最初为了方便小汽车跨越铁路的北门高架桥丧失了它的主要功能。仅贴着台北城北门的匝道使用量低,已于1993年拆除,解除了被北门继续挤压的危险。然而,北门高架桥主线仍然遮蔽着北门。旅客到达崭新的台北车站后,第一时间看到得却是高架和快速路,视觉冲击很大。

    进入2000年后,大台北地区的捷运和公交系统进一步完善,多条线路在2010年代陆续通车,逐渐由小汽车导向转变为公共交通导向。更多民众使用公共交通可能造成台北车站周边区域的道路更加拥堵。同时,受高架桥墩限制,车辆及人行道弯绕复杂,人行无法直行且过街路况危险。2014年,伴随台北市新一轮的都市再生计划(西区门户计划),忠孝西路片区不止是旅客进出入台北的转运地点,而是作为展示台北发展历史的最佳地点。西区门户计划希望旅客一踏入台北就能感受到城市的完整风貌,而“北门露出”就是还原风景线的第一个亮点。

    台北市政府最终决定在2016年春节假期期间(2月7日-2月15日)进行北门高架桥拆除工作。

    西区门户计划规划愿景,北门广场位于整个计划里的正中心;来源: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

    施工挑战及解决措施

    1.   重要台铁、高铁、捷运隧道穿越:忠孝西路地下已埋藏多条台铁、高铁以及捷运隧道。拆除工法须避免就地打凿致混凝土块坠落地面产生震动,影响铁路及捷运营运安全。

      来源: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

    2. 各路段桥梁型式规划拆除工法:将高架桥划分为6个分区,各分区同步进行拆除施工。针对全区内的I型梁、T型梁、预力箱型梁、预铸节块箱型梁等四种桥梁型式分别采用整梁剪切吊卸、全跨凿切吊移、单元机械切割及剪切吊移等方法。路堤引桥段(第5区和第6区)采用打凿挖除方法。拆除前完成全跨支撑后,将纵梁整梁吊运至地面凿切分段后外运。

    拉

      来源: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


      3. 古迹文物保护工作:拆除北门古迹旁桥梁采机械切割工法,减少施工振动影响,采座椅式设置屏幕加强施工中临时保护屏幕之稳定性,另以斜杆连结支撑系统保护屏幕,有效控制施工中风险。在国定古迹「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市定古迹「台北邮局」及历史建筑「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旧仓库」等三处设置施工中安全监测控制点,加强监测频率、即时监测施工作业对既有文化资产建物的影响。

    来源: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


    施工阶段

    北门高架桥拆除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前置作业(2016年1月6号-2月6号)

    2. 引桥主体拆除作业(2016年2月7日-2月13日)

    3. 路型调整、引道拓宽作业(2016年2月13日-11月30日)


    交通管制措施:

    由于忠孝西路、中华路等施工路段交通需求大且处于闹市区,台北市交通局协同工务局、警察局、交通管制工程处、停车管理工程处以及公共运输处相关单位共同研讨三个施工阶段的交通管制方案。本次交通管制设计周边道路及各联络桥梁。整个施工阶段没有接到民众对于交通问题所提出的不满或疑问。


    来源: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


    第二阶段的交通管制措施:

    来源: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


    第三阶段的交通管制措施:

    来源: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


    公众监管施工:

    image.png


    项目效果

    在恢复平面道路工程结束后,北门广场改善工程也随之跟进。整个工程改善了错综复杂的交叉口,提升了车辆安全。整个北门广场从拆桥结束后的2370平方米扩增到6865平方米,民众公共空间大幅度增加,展现了台北想要成为以人为本、友善都市的决心。

    市府团队积极举办与北门相关的活动,使北门风华再现于世,甚至邀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进行拍摄。在春节施工期间,举办“InfoBox 北门观”活动。从2月7日到2月13日,有超过9000民众到访参与该活动。

    北门观时光回廊景观平台;来源:TaipeiWalker

    因台北古城北门的风华重现,道路路型明显改变,将改善行车环境并提供更友善的行人空间,让市民朋友能从台北车站悠闲漫步至北门广场,享受文化古迹洗礼。同时,由于道路路型的改变,公交车站台与路线班次进行了调整,优化候车空间,方便市民转乘,提供民众更优良的公共交通环境。

    交六公交车站的升级;来源: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工处

    北门广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源:亮相!北门


    本文根据台北市交通局及台北市工务局新工处公开信息整理。

    照片来源于台北市工务局新工处、亮相!北门、TaipeiWalker、美国国家地理。


    • 关于我们
      • ITDP 中国
      • 我们的团队
      • ITDP介绍
      • 工作机会
    • 工作领域
      • 公交2.0
      • 公交导向发展
      • 非机动车交通
      • 停车和TDM
      • 共享出行
    • 项目分布
      • 广州
      • 宜昌
      • 兰州
      • 天津
      • 其他城市
    • 最新资讯
    • 资料库
      • 出版物
      • BRT 数据
      • 交通图片库
      • 视频资料
      • 停车数据
      • 公共自行车
      • 共享单车
    • 实地考察
      • 简介
      • 广州考察团
      • 宜昌考察团
    • 联系我们
    •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10号珠江规划大厦11楼
    • 电话: (86-20) 83860931
    •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北京国际饭店主楼第8层43号
    • chinaoffice@itdp.org
    © 2019 ITDP